在《道德经》中,为民的句子包括: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没有私心,总是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他们以善良对待;对于不善良的人,他们也以善良对待,从而成就德善。对于诚信的人,他们以诚信对待;对于不诚信的人,他们也以诚信对待,从而成就德信。圣人在天下,总是默默地顺应百姓的心声,使天下人的心归于浑厚,百姓都关注自己的视听,而圣人则把百姓都当作婴儿来对待。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八十章,意思是让百姓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稳,过得快乐。这是老子设想的理想社会状态。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推崇贤能,使百姓不争斗;不珍爱难得的财物,使百姓不偷盗;不显露可欲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的治理是:内心虚静,腹部充实,意志柔弱,骨骼坚强;总是使百姓没有智巧和欲望,使那些聪明人不敢轻举妄动。这种无为而治的原则,能够实现天下大治。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要凌驾于百姓之上,必须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们;想要先于百姓,必须站在他们身后。因此,圣人处于领导地位时,百姓不会感到沉重;走在百姓前面时,百姓不会受到伤害。因为圣人谦和,不与百姓争利,所以天下人都会乐于推戴他,而没有人能与他争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善于用道治国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他们淳朴敦厚。民众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智巧太多。因此,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祸害,不用智巧治国才是国家的福分。知道这两点,就是遵循了玄德。玄德深邃而远大,与万物相反,最终可以达到大顺的境界。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老子以民为本、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了圣人应该顺应自然、关爱百姓,以达到社会和谐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