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全文及译文?

时间:2025-01-13 07:48:02 经典文案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为十篇。以下是《人间词话》的部分原文及译文:

原典

境界

1.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造境与写境

3.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5.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诗词的评判

6. 严沧浪《诗话》谓:“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词人的境界

7.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8. 周介存置诸温、事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人生三境界

9.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10.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11.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译文

境界

1. 诗词以境界为最高标准。有境界的诗词,自然显得格调高迈、超逸不群。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如此绝妙,就在于此。

2. 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能根据它来区分优劣。

造境与写境

3. 诗词中既有诗人想象出的虚拟意境,又有描写现实的真实意境,这就是理想派和写实派这两个词派相互区分的地方。但这两个词派很难完全区分开,因为大诗人所想象出的虚拟意境一定符合自然规律,而描写的现实意境也必然接近理想。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4. 有我之境是诗人通过自己的视角观察景物,所以景物都带有诗人的情感色彩。无我之境是诗人以景物为视角,因而忘记了自我,不知道哪个是自我,哪个是景物。

5. 自然界的物体相互关联、相互限制,但在文学和美术中,这些关系限制往往被省略。因此,写实派和理想派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

诗词的评判

6. 严沧浪在《诗话》中说,真正的佳作如同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北宋以前的诗词也是如此。

词人的境界

7. 李后主的词境界开阔,感慨深沉,将词从伶工之词提升为士大夫之词。

8. 周介存的词将温、事的词置于其下,可谓颠覆了传统。

人生三境界

9. 成大事、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首先是在孤独中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其次是因思念而衣带渐宽,却无悔;最后是在繁华世界中寻找所爱之人,最终发现她就在灯火阑珊处。

这些原文及译文仅为《人间词话》的部分内容,建议阅读全书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