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及其译文如下:
学习的乐趣和与志同道合的人相处的快乐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技能),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去练习和实践,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君子不忧不惧
原文: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算是君子。孔子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先去兑现,兑现后再说出来,这样才称得上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与人团结,而不去搞互相勾结,结党营私。小人是相互勾结,结党营私而不讲团结。”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郑重,做事应该勤奋敏捷。”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地胜过文釆,就会显得粗俗野蛮。文采胜过质地,就会显得浮华虚夸。质地和文釆配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君子不器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和形式,而应追求整体的和谐与完美。”
这些论述涵盖了君子的品德、行为准则以及自我修养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深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