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
《论语》
人有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人有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人有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人有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模糊的全过程,心会在你泪水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澈明晰。
《孟子》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荀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庄子》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孙子》
文韬武略。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管子》
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的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教练的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韩非子》
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
《大学》
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的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的人。
《易经》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你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禅宗
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的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的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这些语录涵盖了国学中不同经典著作的智慧,包括《道德经》、《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孙子》、《管子》、《韩非子》、《大学》、《易经》和禅宗等,旨在引导人们反思自我、修身养性、待人处世,并领悟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