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我在扛活时,便悟(研究)为什么要扛活?自己答道,是为过家。为什么要过家?是为养人。那么人们好了没有?仔细一想,人人都错了。我因此而悟老太太、老爷子、姑娘、媳妇、丈夫、兄弟等的道,那才是真悟道呢。
对于伦常里的人们,无论尽多少也是因果,你不还可也不行,所以还他,不过了账码就是了。按:所说的了账码,就是个人所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尽得圆满无亏就是了。然而他要恨人、怨人,把人都丢了,又哪有人呢!有女人(妻子)你就不算鳏棍子,有儿女你就不算绝后,有了就算,何必问他男女呢!
一言合天理,便是代天言;今后必得像刘秀琴似的,先明白夫家道,然后再出嫁。
我常说人有三宝:说过去的话,做过去的事,行过去的道。这三宝一时也不可忘的。
人能守住身 , 不令老人分心, 正是尽孝。在外边作事的人, 常挂念老人, 以为是尽孝, 错了 , 那为思亲, 不是孝亲, 必将职分内的事作得完善, 那才算尽孝。因思亲而不能尽道尽职, 怎能算孝呢!
人常问我孝道怎样尽呢? 我说尽孝的地方, 是要由漏处入手, 如哪方面困难,那便是父母的忧心处, 你要不管, 就不能尽孝。 按: 孝身 、 孝心、 孝性, 是先生讲孝道的重点。 能使老人放心, 正是孝心。
想尽孝, 要从性、 心、 身三界入手。 性不化, 不能孝性, 心不诚不能孝心,身不修不能孝身 。 想要尽孝, 必须清三界。 按: 人能遵道而行, 就是尽孝。 所以先生说“人能守住己身, 就算孝子。”
道是在于对面,其在自身的为本,本立道自然能生。为兄的,但问兄宽否,不问弟忍不忍,为夫的但问义不义,不必问妇之顺不顺,这样,就是“本立道生”。
人们行道,预告要能钻进去,再能出得来。像当儿子的,就得真把儿子道得着,才不能永远陷落在苦里边。
对允恭道:你欲尽伦常之道,必须先悟伦常这道。如你为子,必先悟父亲之道,为夫必先悟为妻之道。欲悟他们的道,必须知其心性之阴阳顺逆,律以因果、人事、天理,则自得其中道了。
这些语录体现了儒家和道家对伦常和道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睦、以及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