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27回描写修辞方法?

时间:2025-01-14 15:34:07 经典文案

《西游记》第27回中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具体如下:

引用

“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一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上下贯通,更有诗意,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比喻

“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和“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这两句描写妖精变化出的女子身材容貌,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使画面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打去……师父只把紧箍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中的“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画面变得生动立体,并揪住了读者的心。

拟人

虽然在第二十七回中没有直接提到拟人的修辞手法,但在整个《西游记》中,拟人手法被广泛运用,例如妖怪变成各种形态来迷惑唐僧等。

夸张

《西游记》的作者多用夸张、比喻、虚拟、想象、联想的浪漫主义手法,这些手法在第二十七回中也有所体现,例如白骨精三次变化身形,以及孙悟空的金箍棒等。

对比

唐僧与孙悟空在识别妖怪和对待妖怪的态度上形成了鲜明对比,唐僧肉眼凡胎,多次误会孙悟空,而孙悟空则凭借火眼金睛识破了妖怪的伎俩。

虚实结合

在描写白骨精的变化时,作者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如村姑、妇人、老头等)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物进行对比,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神秘氛围。

幽默诙谐

《西游记》的艺术风格中包含幽默诙谐,这在第二十七回中也有所体现,例如白骨精的滑稽表演和唐僧的误会,都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西游记》第27回通过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虚实结合和幽默诙谐等多种修辞手法,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