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鸣也。
修道要济世度人,但又不乱发慈悲。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无财不养道,道家重视传承,讲究尊师重道。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成就不了道心,当年祖天师创教,入教者还需五斗米呢。
修道之人当有高风亮节,心存傲骨,敛心凝神,行事不能受外人影响,心要稳,志要恒。
忠臣不事二主,贞妻不侍二夫,世间诸事,法理相通,不可三心二意,否则必真法不得。
31.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32.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33. 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34. 善火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35.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36.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7.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8.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