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骆驼祥子》中,作者老舍对烈日和暴雨的描写非常细致且具有感染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祥子在极端天气下的苦难:
直接描写
烈日:作者用“发了狂”、“下了火”、“憋气”等词语来形容赤日炎炎、热到极限的感觉。具体描写了街上的柳树、马路、便道、狗、骡子、小贩们以及柏油路在烈日下的景象,通过这些景物的变化来反映天气的炎热。
暴雨:作者描绘了暴雨的淫威,如雨点飞舞、闪电凶猛、风势利飕,以及风雨齐来时的情景。祥子在暴雨中拉车,感到无法抬头、睁眼、呼吸和迈步,仿佛置身于水中,脚下无路,心中茫然。
间接描写
环境和人物感受:通过环境和人物的感受来间接表现烈日和暴雨的恐怖。例如,祥子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表现出他在极端天气下的痛苦和无奈。
其他人物的反应:描写了狗、骡子、小贩等在烈日下的表现,以及拉车的人的不同情态,从侧面烘托出天气的炎热和祥子的艰辛。
修辞手法
比喻和夸张: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增强描写效果。例如,将阳光比作火镜的焦点,形象地表现出阳光的毒辣。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如“风像惊狂了的大精灵”、“雨像不知怎好而决定乱撞的恶魔”,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虚实结合
实写与虚写:在描写大杂院时虚写祥子,在描写祥子时虚写大杂院,形成了虚实相生的效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通过这些描写手法,老舍生动地展现了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艰苦情景,让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