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词出自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从修辞角度来看,这句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设问、比喻和引用,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慨和爱国情怀。
设问
词人以“千古兴亡多少事?”开头,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发读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这种设问手法不仅增强了词的节奏感,还使得作者的情感更加真挚和强烈。
比喻
“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词人借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将千古兴亡的历史变迁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这种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历史长河中的沧桑巨变,以及作者对历史无情流逝的感慨。
引用
词中直接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不仅丰富了词的内涵,还借助杜甫的诗意,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通过引用,词人表达了自己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兴衰的深切关注。
叠词
“悠悠”一词的重复使用,既形容了时间的漫长和久远,又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叠词的运用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和深刻。
综上所述,这句词通过设问、比喻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将作者的情感与长江的壮阔景象融为一体,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还使得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