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看破生死的句子?

时间:2025-01-15 10:11:30 经典文案

道家看破生死的句子包括: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这句话出自《庄子·达生》,大意是一个人生出来的时候是无法抗拒的,到了离去的时候是无法挽留的。就像一个人出生了,他父母没有经过他同意就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了,当他年老时也无法继续留下,自然地死去了。换句话说,一切生死都不是自己说了算,我们只管过好每一天,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自己和身边人照顾好,不必太在意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比如生死。

万物一府,死生同状。这句话出自《庄子·天地》,原话比较长:“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忘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若掌握和理解了道,就可以做到把黄金藏在深山里,把珍惜沉入深渊,不被钱财诱惑,也不羡慕别人的长寿,不惋惜别人的夭折,不嫌贫爱富,最后就可以做到像万物归一,生和死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只是这种境界太高了,一般人根本做不到。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句话出自《庄子·齐物论》,意思是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出生和成长,也在不断地消失和死亡。你也可以理解为生死循环或者生死轮回,它表达的是道家的一种看透生死的人生态度。

人死后,气还依然存在,会不断的转化,所以死就等于生,而生也相当于死。出自为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至乐》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以其无死地。《道德经》里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以其无死地。 《老子他说》:出生入死,出来就叫做生,进去就叫做死,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做客人寄住的,像住旅馆一样。所以在文学上有‘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名句。《系传》上说:原始反终,故之生死之说。

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这句话是说:我们要以一种虚空到极点的心态,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虽然身处红尘凡世之中,但没有一丝杂念和污染,让我们的心守住宁静,保持笃定。

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的自然过程,我如果把出生看作是好事,那就应该一样把死亡也看作是好事。春去春来,花谢花开,不留一点痕迹,更不知去往何方,所以,无常才是这个世界的根本,任何人和事都无法永恒。如果大自然一成不变,花儿永不开放,鸟兽永远不死,那这个世界不是太没意思了吗?

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用现代语言翻译一下。 有人问,我的身体不属于我,难道会属于其它的拥有者吗,你这是不是太耸人听闻了?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道家对生死的豁达看法,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执着于生死,而是要注重活在当下,修养内心,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