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病”字写作 疒,其字形像人躺在病床上,浑身冒汗,表示疾病的状态。具体地,甲骨文中的“病”字由“疒”和“丙”两个部分组成,“疒”表示疾病的象形,而“丙”作为声母。
此外,有观点认为“病”字起源于古人描述病人躺在木床上发汗的情景,这与“疒”字的象形意义相符合。在金文中,“病”字的写法可能进一步简化,仅表示人躺在床上,身上的汗被省略。到了小篆和隶书,字形逐渐规范,最终演变为现代汉字“病”。
综上所述,甲骨文中的“病”字写作“疒”,其字形形象地描绘了病人躺在床上的状态,并带有声母“丙”以表示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