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可靠性主要包括以下三大要素:
耐久性: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无故障或使用寿命长。例如,空间探测卫星发射后,人们希望它能无故障地长时间工作。耐久性体现了产品能够在规定条件下持续稳定运行的能力。
可维修性:
当产品发生故障后,能够迅速且容易地通过维护或维修排除故障。例如,自行车和电脑都是容易维修的,维修成本也不高,能够快速排除故障。可维修性不仅涉及维修的便捷性,还与产品的结构设计和维护策略有关。
设计可靠性:
这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涉及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的易使用性和易操作性。设计可靠性旨在减少人为失误和其他问题导致的故障和安全风险。例如,汽车在发生碰撞后,有气囊保护措施,以提高安全性。
此外,产品可靠性还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进一步细分:
固有可靠性:
这是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赋予的固有特性,是开发者可以控制的。固有可靠性体现了产品本身的质量和性能。
使用可靠性:
这是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展现出的性能保持能力,受安装、操作使用和维修保障等多种因素影响。使用可靠性关注产品在规定任务剖面内的功能完成情况。
产品的可靠性评价通常使用概率指标或时间指标,如可靠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平均失效前时间、有效度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可靠性,如元器件筛选、降额使用、容错设计、故障诊断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