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达尔效应(Tyndall Effect)是指 当光线通过悬浮在气体或液体中的微小颗粒(如尘埃、雾气、烟雾、水滴等)时,光线会发生散射,产生的光束可见现象。这个效应是由于光遇到这些微小颗粒后发生了散射,导致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光束在介质中变得明显,通常呈现为光束或者光柱的形状,给图像增添一种戏剧性和神秘感。
丁达尔效应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John Tyndall)于19世纪中期首次系统研究的,因此得名。摄影人称“丁达尔效应”为耶稣光。
当一束光线穿过胶体时,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就被称为丁达尔效应。原理:光被悬浮的胶体粒子散射,这些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纳米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因此会对光产生散射作用。当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穿过林间雾气或尘埃颗粒时,就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一般出现的时间在清晨、日落时分或者雨后云层较多的时候,大气中有雾气或灰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