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在《黄昏》中描绘了许多细腻而富有哲理的句子和词汇,以下是一些值得品味的好词好句:
好词:
残梦:
指零乱不全之梦,在文中形容早晨醒来时残留的梦境。
暮色:
指黄昏时的天色,给人以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溶入:
指液体汇容,也可用来比喻人融入集体,实现价值。
夜幕:
指夜晚的帷幕,降临则意味着一天的结束。
华灯初上:
形容夜晚灯光初现的景象,常用于描述城市夜晚的美丽。
日薄西山:
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接近衰亡。
炊烟:
指烹饪时产生的烟雾,常用于描绘乡村的宁静生活。
掌灯时分:
指点燃灯火的时间,通常指傍晚或夜晚。
夕阳西下:
形容太阳在西方落下,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阶段。
薄冥:
形容黄昏时天空的昏暗。
好句:
黄昏是神秘的,只要人们能多活下去一天,在这一天的末尾,他们便有个黄昏。
但是,年滚着年,月滚着月,他们活下去有数不清的天,也就有数不清的黄昏。我要问:有几个人觉到这黄昏的存在呢?
早晨,当残梦从枕边飞去的时候,他们醒转来,开始去走一天的路。漫过了小村,留下了苍茫的暮烟....
俯瞰小镇的黄昏,宛如天河里坠落了一弯金色的月亮,亲吻着故乡的田园,从炊烟袅袅的村寨里,不时地传几声狗吠鸡鸣,仿佛是一个遥远、朦胧的梦。
黄昏,夕阳洒在河水上的光,像是许多金针银线,随着水波晃动着。
老虎黄昏来了,在白天里只呈露着淡绿的暗光的眼睛该亮起来了罢。像不像两盏灯呢森林里还该有莽苍葳蕤的野草,比人高。
草里有狮子,有大蚊子,有大蜘蛛,也该有蝙蝠,比平常的蝙蝠大。
我要小心,因为所谓人们,不是一切人们,也绝不会是一切人们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常常呆在天井里等候黄昏的来临。
天空里飞着蝙蝠。
但是,在门外,它却不管人们关不关心,寂寞地,冷漠地,替人们安排好了一个幻变的又充满了诗意的童话般的世界。朦胧微明,正像反射在镜子里的影子,它给一切东西涂上银灰的梦的色彩。
黄昏走了。从东方么?从西方么?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朦胧灰白的黄昏不正应当从这里蜕化出来么? 然而,蜕化出来了,却又扩散开去。漫过了大平原,大草原,留下了一层阴影;漫过了大森林,留下了一片阴郁的黑暗,漫过了小溪,把深灰色的暮色融入琤淙的水声里,水面在阒静里透着微明;漫过了山顶,留给它们星的光和月的光;
黄昏永远不存在在人们的心里的。只一掠,走了,像一个春宵的梦。
这些词句不仅描绘了黄昏的景色,还蕴含了作者对生命、时间和存在的深刻感悟。希望这些摘录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季羡林笔下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