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主要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国家的忠诚和对北伐中原的决心。以下是一些《出师表》中常见的考点和必考重点:
作者及背景
作者:诸葛亮,三国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本文是诸葛亮在准备北伐中原之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旨在表达自己北定中原的决心和对蜀汉国家的忠诚。
重点字词
崩殂:帝王死。
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先帝的遗德。
菲薄:轻视。
恢弘: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评论人物好坏,奖赏和惩罚。
异同:不同。
刑赏:罚,奖赏。
昭……之理:显示……的道理。
重点句子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
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自述其追随先帝的经历和出师北伐的决心。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分析当前形势,指出蜀汉面临的危机。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表达了自己对北伐失败的担忧和对先帝的感激。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诸葛亮明确北伐的目标,希望恢复汉室。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建议后主要自我谋划,采纳忠言,遵循先帝的遗愿。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表达了自己对刘禅的忠诚和忧虑。
主题思想
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无限感激和对蜀汉国家的忠诚,强调了亲贤臣、远小人的治国理念,并提出了三条具体的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文章通过质朴、恳切的语言,展现了诸葛亮对北伐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后主刘禅的殷切期望。
这些考点和必考重点涵盖了《出师表》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是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