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段摘抄: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毫无起色。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以后,医生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桌上点著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接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著两个指头;大侄子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奶妇抱著儿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惦念?”他听了这话,两眼闭著摇头。那手只是指著不动。
赏析:
严监生临终之际,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一细节描写极为生动,通过严监生临终前的一系列动作和反应,展现了他内心的执着和恐惧。严监生虽然身患重病,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最放心不下的竟然是家中的一盏灯,担心灯盏里的两茎灯草会费油。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不仅揭示了他吝啬的性格特点,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精细计较。赵氏最终明白了他的心事,挑掉一根灯草后,严监生便安心地离开了人世。这一情节不仅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也深刻地讽刺了严监生这一类悭吝乡绅的形象,同时也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增添了极传神的一笔。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严监生这一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他在生活中可能是一个极为吝啬的人,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冲突和矛盾,使得严监生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