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卖炭老翁的艰辛生活和悲惨遭遇,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平。以下是一些体现社会现实的句子:
烧炭的老翁连一寸土地也没有,全部赖以为生的东西,只不过是一把斧头、一挂牛车,再加上十个被烟火熏黑的手指头。
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南山上伐薪、烧炭,弄得“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木炭,本是供人取暖的东西,这老人辛辛苦苦地砍了柴、烧了炭,给别人带来了温暖,可是自己身上的衣服却单薄得可怜。
衣服单薄总该盼望天气暖和吧?不,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忧炭贱愿天寒”,他宁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卖一点炭钱。
这种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现出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积雪一尺厚,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前行,面对牛困人饥的日高时分,终于在市南门外泥泞之处暂歇。
翩翩而来的“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持文书口称敕令,硬生生将卖炭翁赖以生存的一车千余斤炭强行夺走,仅留下半匹红纱和一丈绫作为补偿。
全诗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运用对比,讽刺,小中见大,反衬,象征的手法《卖炭翁》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卖炭老翁的艰辛生活,还通过他的遭遇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黑暗和不公,特别是对“宫市”腐败本质的揭露和对统治者的有力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