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演讲的经典语录包括: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为补。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道是宇宙自然清静之气,阴阳二气消长之理,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本原,是事物变化的根由。
儒医还为中医理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善为诗文,重视典籍,所以不仅编纂、整理和保留了大量医学文献。
故作为一名中医大家,应该像孙思邈那样,博览群书,涉猎百科,精通于“道”,才能达到“医道无所滞碍,而尽善尽美者矣”的境界。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无痰不作眩,虽有风者,亦必有痰挟气,虚者亦宜治痰为主。
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中一二耳——张景岳。
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灵枢·海论篇》。
多郁不得眠者,从郁结痰火治——张石顽。
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林佩琴。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黄元御《素灵微蕴·原胃解》)。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脾胃》)。
脾胃为水谷之海(明·龚信《古今医鉴·泄泻》)。
止咳常用麻黄(寒热皆可用炙麻黄,热证可配银花、前胡、黄芩、鱼腥草甚至石膏、栀子等),缩尿益智桑蛸(个人感觉比金樱子芡实好用,水陆二仙胜在平和),疏肝莫忘麦芽(治疗乳癖习用生麦芽、丝瓜络)。
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1. 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32. 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33.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34. 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这些语录涵盖了中医的多个方面,包括治疗原则、病因病机、养生方法等,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