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鲁迅的《故乡》中显得生动而富有活力。以下是对他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动作描写
捏钢叉:少年闰土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动作显得有力与速度。
扭身逃走:猹将身一扭,反从闰土的跨下逃走,这体现了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扫雪:闰土在雪地里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他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捡贝壳:闰土和“我”提到夏天到海边捡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
管祭器:闰土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这体现了闰土的能干和贫苦。
神态描写
紫色圆脸:少年闰土的脸是紫色的,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显示出他的健康可爱。
怕羞:闰土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
兴奋:当闰土见到“我”时,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中年闰土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中年闰土的形象则显得沧桑和麻木。以下是对他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动作描写
身材增加: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
破毡帽: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提纸包和烟管: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恭敬:中年闰土对“我”毕恭毕敬,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
神态描写
木讷:中年闰土的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作欲言又止、吞吞吐吐、恭敬而又含糊。
呆滞:他的态度显得呆滞,失去了当年的风韵和自信心。
痛苦:中年闰土的眼神和动作反映出他饱受生活的重压和苦难,内心凄然不已。
通过这些描写,鲁迅生动地刻画了少年闰土的活泼健康、聪明能干和中年闰土的沧桑麻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