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则问,不耻下问”这句话实际上出自《论语》,而不是荀子。以下是具体出处和解释:
出处
《论语·公冶长》:这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被称为“文”,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
“不知则问”:指的是不知道某个问题就去请教别人。
“不耻下问”:指的是不以向地位或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即要勇于提问,不耻于向他人学习,体现了孔子倡导的谦虚好学精神。
建议:
在学习和引用名言时,应注意其准确的出处,避免混淆不同经典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