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作业的布置应该注重实践性、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实践能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创设课外实践板块
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在学习父母与子女关系后,让学生回家后做对父母有益的事情;在学习保护环境后,让学生做几件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实事。
设计答案不唯一型的题目
避免设置单项选择题,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如对于“喝假酒死人”这一现象,可以让学生从法律惩治、购买正规品牌酒、加强工商监督等多个方面谈认识,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结合社会和生活热点
布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作业,如教师在快放寒假时布置关于农村生活体验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农村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单一类型与多种类型作业相结合
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选择一种主要作业类型,同时辅助以其他类型的作业,如知识收集整理型、能力创新型、情感态度型和个性心理型作业,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短期与长期作业相结合
安排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短期作业关注即时的学习效果,长期作业则有助于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
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设计统一性的作业,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和题量不同的作业,如基础薄弱的学生注重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检测,中等生注重知识的归纳、综合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优秀生则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教师布置与家长布置相结合
鼓励家长参与作业布置,如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在家中监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以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布置作业时,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相结合,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提升道德素养。
创新作业形式
尝试新颖的作业形式,如社会调查、实地参观、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允许学生自主确定作业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成功,构建知识,提高技能。
通过以上策略,初中德育作业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