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研学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以确保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
代表性原则
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资源,如本地的历史文物和历史遗迹,使学生能够理解历史与生活的联系。
整合课程资源
将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整合,按照主题重新梳理,例如“丝绸之路”可以细分为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形成、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小专题。
兼顾学生身心特点
选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预留进一步探究的空间。例如,选择玄武湖等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地方进行研学。
确定研学主题
确立研究课题是研学活动的核心,好的选题应具有兴趣性和探究价值。
设计功能
研学活动应具有知识巩固与应用、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培养等功能,通过设计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结合课程目标
精准定位研学活动与课程目标的关系,确保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历史教学的效果。
多元化的成果反馈
通过多元化的成果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研学体验和收获。
项目式学习范式
采用历史与社会项目式学习范式,通过“定主题、创情境、善思辨、妙评价”四步研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理论指导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克伯屈“设计教学法”和陶行知“生活教育”为理论指导,结合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设计研学活动案例。
教师引导
教师在研学活动中应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发展的整体认知框架,促进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通过以上策略,初中历史研学活动可以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