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表明人与道的一些句子如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子曰:“富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子曰:“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子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子曰:“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子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子曰:“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子曰:“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子曰:“夫唯不争,故无尤。”
子曰:“尊师重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些句子体现了孔子关于人生态度、道德修养以及与道的关系的深刻思考。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教诲,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