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体现民本思想的句子如下:
君权的根本在民
《左传》哀公元年记载,吴师伐陈,楚大夫们说:“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指吴王夫差)又甚焉,将若之何?”子西回答:“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重民、重人思想
《左传》中提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即统治者或贵族卿大夫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重视民本,重视人的价值的一种观念。例如,文公六年记载,秦穆公死后,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金咸虎为殉,君子曰:“秦穆之不为盟主也,宜哉。死而弃民。先王违世,犹诒之法,而况夺之善人乎!”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左传·襄公十年》中,子产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这句话反映了子产鲜明的民本思想,认为如果触犯了众人的愤怒,政权就无法维持稳定,若想专权独裁,实在是难以实现。
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虽然这句话出自《史记·赵世家》,但其中“制国有常,利民为本”的理念与《左传》中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强调治理国家必须以利民为根本。
这些句子体现了《左传》中重视民众利益和价值的民本思想,强调了君主应该勤恤民众,与民众同甘共苦,才能取得国家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