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

时间:2025-01-15 05:29:46 经典文案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逐客的错误性。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穆公时期的对比

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穆公时期,通过重用非秦国的士人如由余、百里奚等,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和霸业(原文:“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现在的情况则是,秦国在驱逐客卿,导致国内失去了这些宝贵的人才(原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人才的重要性对比

重物与重人的对比

穆公时期,重视的是人才,所以能够并国二十,称霸西戎(原文:“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现在的情况则是,秦国重视的是色、乐、珠玉等物品,而忽视了人才(原文:“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国家强大的原因对比

包容性与排他性的对比

穆公时期,秦国包容各国人才,从而实现了国家的强大(原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现在的情况则是,秦国采取排他政策,驱逐客卿,这与国家强大的目标相悖(原文:“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通过这些对比论证,李斯有力地阐述了逐客的错误性,并强调了重用人才、包容多样性的重要性。这种对比方法使得他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