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的写作手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前后对比手法
通过人物的外貌言行描写,表达对人物的嘲讽之情。例如,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的场面与盐商方老六和一个卖花牙婆的滑稽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讽刺手法
吴敬梓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例如,王冕在出游时在一个小村庄里投宿的情景,通过“天色已晚”、“小村店”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凄凉、荒僻的气氛,暗示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苦。
夸张手法
利用艺术夸张,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范进中举后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再也回不过手指来,这些高度的夸张突出了本质。
细节描写
通过真切而又传神的细节描写,揭示各种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独特的行动,反映各类社会矛盾。例如,马二先生游西湖时,对酒店里挂着的羊肉、蹄子、海参、糟鸭、鲜鱼等的描写,表现了他思想的迂腐以及精神的空虚。
对比手法
广泛强烈的艺术对比,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例如,王冕、虞育德、杜少卿、庄绍光等是作者理想中“振兴世教”的人物,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意。
人物语言描写
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现实。例如,范进在得知自己中举后的狂喜表现,以及严监生在临死前的种种表现,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些写作手法使得《儒林外史》成为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批判意义的经典小说,奠定了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