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初一数学的习题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合理安排习题课
习题课的安排要遵循数学教学规律,不是任何时间都可以安排习题课。当知识点比较多时,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有必要安排一节习题课巩固已学的知识点。
在章节结束时安排一节习题课进行全面的回顾。
每一次测试以后上一节习题课拾遗补漏。
精选习题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和灵活性。习题教学的成功与否,选题是关键。精选习题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明确解题规范,巩固、复习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所选的习题必须典型,即选择那些从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习题作为例题。
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层次,即“跳一跳,够得着”的习题,利用难度层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准确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
选题应具有延伸性,通过一题多想、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用、一题多分等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要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薄弱”之处,突出针对性、代表性。可以通过批改作业、统计和归类错题,发现学生常犯的错误,并针对这些错误设计讲评方案。
教师要准确做好试题的各项数据统计工作,如平均分、及格率、各分数段人数,尤其是各题得分率,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对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习题选择要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成功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讲解习题时要精讲,抓住问题的关键,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反馈和巩固,通过习题课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灵活选择师生互动性强、学生参与度高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合作解题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悟出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题技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一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