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听评初中音乐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学目标
明确性: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符合《音乐课程课标》理念和音乐学科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落实在教学全过程。
全体性: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着重个性发展,高度关注情感、能力、科学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资源整合。
教学准备
学生介绍:是否介绍学生,了解《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教法。
示范与情境:是否熟练必要的示范,创设适宜的情境,紧紧围绕教学,多渠道有效率研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教学内容
生动性:内容是否生动、形象,富于美感,有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自学和文化自学。
陶冶性:是否陶冶学生性情和高尚情操,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创造性:是否创造性地采用教材,切合学生实际,深浅适当。
教学过程
审美性:是否彰显音乐审美性,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探究、体会、整体表现与缔造兴趣,发展其能力。
互动性:师生互动是否充分,是否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
多样性: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存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指导及时、有效率、有效率,立足学生发展。
教师素养
音乐素养:教师是否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包括教学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
备课:备课是否可操作性性强,注重实效性,每一环节的设计能够紧扣主题,步步为教学目标服务。
学生参与
积极性: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态度,以及课堂中互相交流评价所营造的课堂氛围。
理解掌握:通过学生的回答和知识抢答可以反映对所学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教学效果
预期效果:课后通过和学生交流来评价自己这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情况、教学进度安排等各方面情况是否合适,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改进建议
明确目的: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把握课堂的时间,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穿插,而不是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
学唱适度:注重把握学唱歌的“度”,在潜移默化中自主地学唱歌曲,减轻学生学习新歌的负担。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初中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依据。